4月15日到4月21日
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第一醫(yī)院的腫瘤專家們
都在忙些什么呢?
一起來看看吧:
我院聯合美國專家
為肺癌患者進行遠程會診
我院腫瘤科醫(yī)生為患者詳細解讀Watson報告
這種會診形式不僅讓患者不出國門就能得到國際頂尖專家的診療意見,醫(yī)生也可以在平臺上與美國專家進行學術交流,這是我院腫瘤內科既成立沃森診療中心后,在國際化診療的進程中再上一個新臺階。
我院博士醫(yī)生團
攜手人工智能Watosn大型義診
4月11日上午,我院腫瘤科主任陳錦飛教授,率腫瘤科博士醫(yī)生團,攜手人工智能沃森腫瘤解決方案門診樓廣場為廣大腫瘤患者帶來名醫(yī)+沃森大型義診。
來自江蘇省知名書畫名家現場潑墨揮毫,舉行字畫義賣,活動所籌得的善款將全部捐獻給使用沃森腫瘤解決方案獲取治療方案的貧困腫瘤患者。據了解,本次義診有將近百名患者及家屬來到現場,共有七名患者免費獲得到了沃森腫瘤解決方案。
65歲的崔女士一周前確診乳腺癌,先后去了3家醫(yī)院,但不同醫(yī)院給出的治療方案并不一致,因此對如何治療拿不定主意。聽說博士團和Watson的大型義診,她特意趕來,遞出自己的病理報告、出院小結、CT報告單等檢查報告后,醫(yī)生錄入相關指標,不到一分鐘屏幕上就出現了Watson給出的報告。
(沃森會診中心的Watson系統(tǒng)顯示患者治療方案)
“你這是剛確診的乳腺癌,現在Watson給出的針對你病情的治療方案包括推薦、可考慮和不推薦方案,Watson建議你先進行化療,這與我對你病情的判斷是一致的?!爆F場操作Watson的醫(yī)生說。
陳錦飛教授說,腫瘤患者通常一次只能得到一個科室的專家建議,病情相對復雜的患者為了得到更加綜合全面的評估,則往往需要輾轉多個科室或多家醫(yī)院。
醫(yī)生根據沃森的建議對腫瘤患者進行規(guī)范用藥、精準治療;患者不僅能獲得世界頂級的醫(yī)療服務,還可參與到治療方案的溝通、制定中。在這個過程中,患者不必東奔西走,只需要到當地醫(yī)院甚至坐在家中就可得到服務。
陳錦飛介紹:“在全球化可持續(xù)化發(fā)展的大趨勢下,醫(yī)療行業(y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改革環(huán)境,我院腫瘤內科始終堅持做無國界醫(yī)療的踐行者,為中國患者提供美國頂級的專家資源和專業(yè)的國際專家會診平臺。這種醫(yī)療資源的優(yōu)勢互補,強強聯合,將會為中國疑難雜癥及危重癥患者提供最優(yōu)質的醫(yī)療服務,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癌癥
它不僅是公認的三大殺手之一
還是一種很難治愈的慢性疾病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癌癥原本可以在生活中預防
一份刊登在在美國《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科學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癌癥多半都是吃出來的。
專家做了一下總結,發(fā)現癌癥的發(fā)生、治愈都與下面10個字有關,你一定要注意了~
超過25克很危險
——乳腺癌、胰腺癌
瑞典科學家曾對8萬人進行了長達9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過多攝入糖、甜飲料、果醬等食物會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
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損,成為誘發(fā)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不超過25克。
65度是癌癥溫度
——食管癌、賁門癌
中國人吃飯講究“趁熱吃”,但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fā)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飲品溫度在65℃以上飲品(如咖啡、茶等)可能會引發(fā)食管癌。
這是因為,過熱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長期吃過燙的食物,黏膜反復受到慢性損傷,就可能引發(fā)慢性炎癥,進而增大癌變的可能性。
快餐吃1次,傷1次
——亞硝酸鹽致癌
不少人懶得做飯,喜歡吃火腿、香腸等加工食品,還有的人習慣在外就餐,這樣做很容易導致油鹽攝入超標, 帶來致癌風險。
建議吃飯要按時、定量,吃新鮮的食物,盡量不吃剩飯剩菜。除此之外,懶得運動也會增加癌癥風險。
腌制食物不要多吃
——增加下腹部患癌
很多老一輩人都喜歡腌制食品,而實際上這類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yōu)閬喯跛猁},然后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具有極強的致癌性,會導致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癌變的幾率升高。
當然也不用矯枉過正,偶爾吃幾次還是沒問題的。
癌癥的“親戚”
——胃癌
鹽似乎是最“危險”的調料,吃得太咸會導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損傷,日久會增加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導致胃癌發(fā)生。
吃飯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能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含強致癌物
——食道癌和胃癌
夏天大家更愛吃烤串,一項研究發(fā)現經常吃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等熏烤類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熏烤類食物在制作中會產生大量的多環(huán)芳烴類物質,強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種,它會造成細胞突變,引發(fā)癌癥。熏烤類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好油炸出來的也不行
——腸癌
油炸食品屬于一種高熱量食品,一定要少吃,即便是“好油”炸出來的食物,也對人體有傷害。特別是反復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高脂飲食可驅動腸道干細胞數量激增,使之進行無限期地繁殖,并且分化成為其他類型的細胞,易于引發(fā)腸道腫瘤。
飲酒需要有限度
——結腸癌
美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人們患胃癌的風險與飲酒量呈正相關:過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關;經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fā)病率高。
中國癌癥基金會建議:男性飲酒每天不超過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過10~15克。
發(fā)霉的花生最易被忽視
——肝癌
發(fā)霉的食物當然沒有人會故意去吃。不過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進而被霉菌污染,有時候不易被發(fā)現,特別是夏天的涼菜,有一些發(fā)霉也是肉眼無法辨別的。
這種情況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與肝癌的關系極為密切。
建議大家學會合理儲存食物,防止受潮霉變。
炒菜油煙最易忽視
——肺癌
吸煙致癌已經是世界共識。除了要戒煙外,做菜的油煙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大油炒菜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開窗、開排氣扇,盡量使用無油煙的綠色環(huán)保飲食方法。
6點防癌,人人可做到!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曾明確表示: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食物能夠保護人們不得癌癥。
雖然有許多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一些成分,對抗癌有一定作用,但并不只是推薦任何一種具體的抗癌食物,而是建議食譜有2/3以上的食物來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類。
如何吃出健康,吃走癌癥?
1、嫩脆蔬菜多生吃
質地脆嫩可口的蔬菜不妨生吃,但一定要細細咀嚼,令抗癌物質充分釋放。但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凈哦!
如果是深綠色和橙黃色蔬菜則適當加熱有利于類胡蘿卜素的吸收。特別是那些質地較為結實的蔬菜,生吃時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和保健成分難以充分釋放出來。
2、蔬菜:動物性蛋白=2:1
這是美國癌癥研究機構(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提出的原則,正餐食用至少三分之二的蔬菜類,而動物性蛋白最好不超過三分之一。
吃蔬菜要多吃深色蔬果,因為蔬果類含有許多抗癌營養(yǎng)素。
除了本身營養(yǎng)豐富外,它們也能幫助你維持健康的體重,而肥胖往往是許多癌癥的因子。
3、多吃雞、魚肉
豬肉、羊肉、牛肉等“紅肉”的確美味,但多食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有研究顯示,吃紅肉多的人患肺癌風險增加了16%;過量攝入紅肉會導致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22%。
4、粗糧每天都吃點
粗糧最好安排在晚餐吃。正常人吃的頻率以兩天一次為宜,“三高”人士可一天兩次。
粗細搭配1:1:2。研究發(fā)現,飲食搭配以6分粗糧、4分細糧最適宜。從營養(yǎng)學上講,與其單獨吃玉米、小米、大豆,不如將它們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
肉、蛋則是粗糧的最好搭檔,能起到營養(yǎng)互補的作用。
5、一口飯嚼30次
調查證明,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較高。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癥風險。
因此,按照一秒鐘咀嚼一次來計算,一口飯最好嚼30次。
6、謹慎選用日用品
溴化阻燃劑、塑化劑、雙酚A三類物質可能導致癌癥,這些物質存在于一些家居用品中。
選購日常用品時,如果聞到較大異味,應果斷棄用;
不用塑料袋裝熱食,以免有毒物質在高溫下被釋放;
選購家具時,盡量選亞麻、羊毛面料的產品。
想要不得癌癥,日常生活中對自己飲食的關注是很必要的。把這篇文章告訴給您的朋友吧。